最新文章
20.09.2024 | 舞蹈
紛擾中觀自身──記Movers Platform #4經驗和觀察
西九文化區得到日本多媒體藝術家梅田宏明的邀請,為於去年十二月日本橫濱舞蹈節期間上演的Movers Platform #4作為協力單位,帶領兩位香港舞者──盧敬燊(Kingsan)和袁澤森(Sam)參與第四屆Movers Platform。筆者為西九文化區助理表演藝術製作人(舞蹈)Yvonne,分享這個計劃的經驗和觀察
30.11.2023 | 劇場
淺談粵語音樂劇《大狀王》的音樂特色
粵語音樂劇《大狀王》由2014年開始醞釀、構思;籌備、創作,到2022年正式首演,前後歷時達八年之久,以本地情況來說屬絕無僅有。
13.07.2023 | 舞蹈
「自由舞2023」: 繁花與餘香
有視野的藝術節,可以讓文化消費延展為學習,打開視界。今年4月14日至5月7日西九第一次舉辦舞蹈節「自由舞2023」,聚焦女編舞家作品,讓人邂逅美麗,同時深思社會議題
17.06.2023 | 舞蹈
「自由舞2023」充滿驚喜
西九自由空間的「自由舞2023」舞蹈節,印象中是疫情以來首個帶來了多個海外藝團作現場演出的舞蹈節,希望從此真的回復與世界接軌。由於籌劃時期仍然實施防疫措施,因此這次舞蹈節的節目以精簡為主,主要是雙人舞或獨舞。當中看了來自德國的《女俠傳奇》、比利時的《沒有最壞》及以色列的《異想客廳》,各有特色,頗有驚喜
13.06.2023 | 舞蹈
從「自由舞2023」看當代舞蹈的策展攻略
本文嘗試以2023年西九文化區首辦的「自由舞」舞蹈節為例,探究在編排國際節目與策展當代舞蹈之難,也思索如何按著本土經驗繼續摸石過河而前行
09.06.2023 | 舞蹈
五味紛陳,期待更多──「自由舞2023」
「自由舞2023」的宣傳文案介紹舞蹈節「聚焦世界各地優秀女編舞家」,固然是其特色,但是當代舞中的「身體」意涵複雜,不少創作者和觀眾會自覺地把「肉體身體」(somatic body)與文化身體(cultural body)分別處理;正如交叉性(intertextuality)理論框架的立論:生理性別不過是組成「文化個人」的眾多面向之一,重要的是察覺面向與面向的交織和重疊如何為個人帶來壓迫,或賦權
06.06.2023 | 舞蹈
第一屆「FIRST 創作平台」 展示六種新世代舞蹈創作可能
自2016年起開始推行的「國際創意交流計劃」(Creative Meeting Point),是西九文化區為本地獨立舞蹈藝術家所策劃的跨地域交流活動,旨在替一眾有潛質的舞蹈創作人,連結海外藝術家及機構,打開視野,刺激創意。適逢今年自由空間首辦「自由舞」,順理成章也建立了「FIRST創作平台」,邀請其中六位曾參與「國際創意交流計劃」的女舞蹈藝術家,於四月底及五月頭的兩個週日黃昏,分兩批在自由空間細盒內進行分享
01.06.2023 | 舞蹈
婚禮作為喪禮:梅卓燕的《囍》
有人說人生有兩種顏色,中年之前是紅色,常常收到舊同學和好朋友的結婚喜帖;中年之後是白色,開始奔赴靈堂跟長輩或同輩話別。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在劇場的舞台上,看到一齣結合這兩種顏色及其象徵含義的舞蹈,那是由梅卓燕編舞、陳建文共同演出的《囍—紅色的承諾》,場刊說要「從婚嫁習俗反思誠信與承諾」,卻從女子的婚嫁命運延伸一個城市的身世。舞台上的梅卓燕有兩套衣服,開頭是一襲上衣下裳的白色婚紗,後來換上中式的紅色裙褂,然而,白色在西式是禮服,在華人的傳統卻是喪服,「婚禮作為喪禮」由是貫串整個演出,並且牽引喜慶與死亡、承諾與暴力等雙重意義,這是一個逆反「儀典」(ritual)的故事,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「寓言」(allegory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