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知体验的选择、想像与回应──Gisèle Vienne《群众》
10.9.2024 | 舞蹈

薄薄的一片尘土铺满地下,一些垃圾零星分布,城市后巷的既视感。舞者穿着运动风褛、牛仔衫裤、背心,在节奏快而强劲的电子音乐下,以慢动作影片似的姿态逐一出现;跳舞、喝酒、拥抱、狂欢,呈现的整个画面既熟悉又陌生,在我眼中,这就是我经历过Rave party(锐舞派对)的模样。

音乐在《群众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。以Rave(锐舞)文化中使用的Electronic Dance Music 电子舞曲,例如Techno(铁克诺)及Trance(出神)这两种音乐风格为主,共通点是都会运用电子合成声音制作,速度非常快,在120-150BPM (beats per minute 每分钟多少拍) 之间。音色上Techno(铁克诺)使用电子合成声音,具「科技感」特质,并以重覆的节奏为一大特点;Trance的中文名是「出神」,顾名思义,风格上呈现一种使人感觉出神或恍惚的氛围,继承了Techno的节奏重覆性,一首曲目通常更长,更重视以递进的旋律及节奏营造情绪氛围。

不断重覆的节奏,电子科技合成的音色,令人恍惚的旋律,配合舞者放得极慢的动作,使我感知产生错觉,好像我和舞者们是处于不同的维度;在我的维度,时间流速比起他们快,因此反过来看,他们的一切都是慢的。在此维度里,空间、时间及动作三种感知都被放大、改变或拉扯。舞者脸上的表情、喝东西、拥抱的过程,都被观众双眼望得一清二楚,甚至有余裕逐一查看。而随着电子音乐及动作的递进过程,渐渐我进入了一种专注、近乎静观的状态,能够非常清晰地看见舞者所呈现的细微情绪变化,亦感受到自身的情绪变化。

《群众》带领我以超越日常的感知体验,看见人的身体语言是如何表达各种情绪。狂喜、愤怒、疲惫、惊恐、欲望、平静……种种真切分明,如一个情绪的展览;一些平常很少留意的细节,包括情绪之间的转化,在这另类维度中都纤毫毕现。要了解他人的情绪,倘只靠谈话,往往会忽略了很多非口语的信息。身为运用多种艺术形式作心理介入的表达艺术治疗师,以及一名舞者,我特别重视非口语沟通,尤其是身体语言。我能观察到很多身边的人,我的服务对象,也不习惯用动作或表情去表达自己,或对身体感受陌生;若无法联系自己的身体,亦遑论去了解其他人的身体语言。 《群众》为我展示身体动作是如何跨越语言种类及界限,带来共通的情绪经验。

除了感知(perception),凝视(gaze)亦是编舞Gisèle Vienne在访谈中提及引领她工作的重要概念[1]。 《群众》中不同的凝视产生了不同的感知体验。当我凝视着舞者,能发现在舞者之间,往往有些个体的动作速度、氛围与群体不一样。有时个体会游离在群众之外,凝视及观察群众,有时个体会在群众中作出一些行动,享受其他人的凝视,有时会回归群众,成为群众。

在音乐、舞蹈动作及服装方面,编舞明确说是受Rave party文化启发。在我看来Rave的精神内涵 PLUR, 即Peace, Love, Unity and Respect(和平、爱、团结、尊重),在《群众》中也以非言语的方式呈现。不分性别、种族、国籍或语言,人人皆可以在一起分享音乐,一起跳舞,与其他人拥抱,无论穿什么颜色或形状的服装,跳着什么舞步,都不需担心会受他人的批判目光。你可以选择融入群众;也可以选择跳出圈外,享受一个人的时间;也可以选择进入人群中心,成为目光焦点。无论你想成为什么角色,你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位置,体验不同的感受。

每个个体的感知体验与群体其他人都有差异,包括时间的流逝、情感、与他人的关系,及为事物赋予的意义。当每一个人感知到的世界都不一样,每一个人脑里都会形成一个对世界的想像。根据想像作蓝本,以肉身介入现实,回应及改变事物。不同人的概念,以有形的媒介互相碰撞、交融,并影响世界。若每个人都被鼓励及允许选择、想像、回应的权力,群众的真正力量才会得以彰显。

感谢《群众》给我的选择、想像及回应的体验。

《群众》"CROWD" by Gisèle Vienne
西九文化区全新大型舞蹈节「自由舞2023」
自由空间、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& Arpels、法国五月艺术节合办
日期:2023年5月5日
地点:西九文化区自由空间大盒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[1] Freespace, 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& Arpels and French May Arts Festival. Crowd: Interview with Gisèle Vienne. https://www.freespacedance.hk/en/crowd/

合办机构: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& Arpels及法国五月艺术节
摄影:Josh Rose


作者

Connie Chan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