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自由舞2023」: 繁花与余香
13.7.2023 | 舞蹈

有视野的艺术节,可以让文化消费延展为学习,打开视界。今年4月14日至5月7日西九第一次举办舞蹈节「自由舞2023」,聚焦女编舞家作品,让人邂逅美丽,同时深思社会议题。

香港当然不乏舞蹈节,去年就有演艺学院主办的「SWEAT香港国际节」,或两年一度舞团为本的「城市当代舞蹈节」,再有六月开始由民间机构主办的第一届「香港国际共融舞蹈节」等,都因主办机构性质及视野不同,各有主旋及操作方法,共通的是累积机构、舞者、评论及观众之间的关系。

而「自由舞2023」,强调女性视角及生命经验,正是本港表演艺术界久遗了的性别主题,加上近几年反女性主义、反LGBTQ、仇女等旗帜都在世界风急浪高地高举,着实令人兴奋及期待。本文尝试以节目的选择、组织及安排来回顾「自由舞2023」。

整体而言,「自由舞2023」不是论述导向,更多是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,以节目的选择来打开性别视野,呈现有启发性的创作方法及刺激创意群体之间的对话,并以附设的公众及舞者工作坊及评论工作坊,加强对当代舞的理解,也有形体导赏,加深观众对舞蹈语汇的体会。

细看「自由舞2023」作品的清单,如繁花盛放:《女侠传奇》、《囍──红色的承诺》、《没有最坏》、《异想客听》、《群众》及「FIRST创作平台」,虽没有直面抽击性别议题,却以艺术修辞,如嘲讽,戏谑,符号的再现政治,奇幻想像、创意忆记及表达方法本身去打开对议题的探究。

打头阵的《女侠传奇》,玩味流行文化及漫画里的不死英雄观,笑玩女性不必参与竞争,何必逞强,大可更多合作和关爱,轻巧地向超人能量及主流规整价值观吐口水,以棱角声响作为女性发声的节奏,也在追问我们如何面对失败。作品有趣,却稍感不够力量,特别是创作舞者Carolin Jüngst 及Lisa Rykena 以「酷儿女性主义」自居,却未在此作看到酷儿强调的交织多元(Intersectionality),跨界并存,更没有显出生成性别不公的社会条件。作品固然显出全球化下美国动漫统整及单一化的英雄形象,但当连迪士尼都有反英雄、拥抱悲伤的片子时,此番戏玩又显得不太新鲜。

不过,Carolin Jüngst 及 Lisa Rykena非常重视身体残障朋友的文化参与,她们有其他创作以口述影像为作品素材。策展团队也有留意共融的必要,安排了不同的工作坊,既有以分析舞作为主的舞蹈工作坊,也有口述影像的应用经验及如何纳入创作的分享,这一安排很重要,这样才可以更完整去理解两位舞者的创作观、美学取态及酷儿女性主义的价值取向。

摄影:Eric Hong @ Moon 9 Image

另一个作品《没有最坏》是比利时Voetvolk 团体Lisbeth Gruwez与Maarten Van Cauwenberghe 2012 年的旧作,放在今天,政治力量仍然不言而喻,舞者Lisbeth以电视布道家、美国牧师Jimmy Swaggart的演说为创作蓝本,从芭蕾动作变奏为演讲动作,显出动作本身如何被政治及社会程式化,也教人直接想起希特拉。Lisbeth 每个动作都去到极致,没有多余的身体语言,开缩有力,转动利落,信心满满,尽显政治化了的身体的感染力。可是,历史脉络不强,强人政治议题本身,没有继续开展。想起女性主义艺术家Sharon Hayes 的一系列 “Love Addresses” 的作品,也是以演讲为形式,她独自手执一支咪,在公共空间读私人情信,慢慢地,诗意地扣问城市不公状况。她不以强者身体,而是以温柔声线、私密故事来教人反思大历史叙事的局限及荒谬。

但《没有最坏》很好地让不是常看当代舞的观众一身耳目,细味演说也可以成为舞作主题,舞蹈如何一样成为有力的社会批判。此外,他们二人最新的《Nomadics》将在每次表演前,与观众步行四小时,继续以有趣的方式,开启和观众新鲜的身体共感及艺术经验。

摄影:Eric Hong @ Moon 9 Image

说到寻找动作的方法,Gisèle Vienne 的《群众》教人惊艳,编舞者让舞者进入冥思的专注自存状态,以极慢的速度去展示一个个情感废墟,微妙是,动作不是即兴而起,而是诗意地互有连结,故事层层叠叠似无还有,有残酷,有欲念,有虚妄,有压抑,有失调,有言不尽的身体,文字音乐光影烟雾,都跟着有结构的文本,互有关系,余温远散。个人和集体意识,纠结又矛盾,竟可以如此深刻有力地以身体展示,非常佩服。

非常好奇编舞家的创作方法,她是如何让舞者进入冥思状态,一方面保留他们自存感,同时按文本结构展示表演性的身体?据有参加演前形体导赏的舞者表示,得益不少,大有启发。再次见证不单观众,舞者艺术家也需要新鲜体会,向外取经,体验及学习独特的编舞方法及美学观。

意外地,相对「传统」的《异想客听》,令人看得满足,它启发自百年前女性主义先锋小说《黄色壁纸》,女主角因忧郁而被医生丈夫禁于一室,终日只可移情看着黄色壁纸。故事类比最近被疫情停摆的生活,满是精准又神经质的动作,把陷落、失效、颠三倒四,被回忆突袭仿徨不已,被疫情封闭的苦闷日常,灵巧又幽默地在小客厅展开。加上编舞者Inbal Pinto 同是视觉艺术家,令台上每件静物都有说故事的魔力,一道墙,一个衣柜,一张张壁画,都是女舞者和他者及世界的张力触点。抽屉是回忆的出入口,男人(他者及施压者)的出现,虚实拉扯,关系紧张,进占和反抗,动作细致好看又有叙事力,超现实地写实,正是技巧及情感淬练的结果。两位男女舞者都不年轻,情感澎湃而有度,动作精准同时保有个性,很有说服力。

摄影:Eric Hong @ Moon 9 Image

同样以物件为创作元素的《囍──红色的承诺》,是唯一本地创作,是著名舞蹈艺术家梅卓燕的新作,结合围头哭嫁吟唱及帝女花死婚明志,用婚嫁类比政治承诺,满台是婚嫁仪式用品,文化符号处处发声,由出场的中西合并礼服渡海到后来全红中式裙褂,以及鬼马大妗陈建文(他做大妗的初衷是为同性情侣主持婚事,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符号)为新人梳头,一路梳出香港近年历史,都是明言,歌词好玩,但比较表象,些些嘲讽,很轻巧。此外「乒铃嘭唥」奉茶如催逼的令箭,还有弹床和性,血和布,高空散花,中间正正的十字等等符码都是舞者常用的,对资深观众来说,想像空间不大,没有继续发展很可惜,期待更诗意的呼召,对婚嫁如一场没有爱的承诺有更深体会。被结婚后如何自处可能更要命。

摄影:Eric Hong @ Moon 9 Image

最后非常欣赏「FIRST创作平台」的构思及安排,善用资源,培植及鼓励本地的编舞创作,让她们以阶段性的成果跟观众见面,收集意见,再继续创作,最后有机会成为委约作品。当然,参加平台的本地编舞者都得受邀,主动权在西九策展团队,显出其美学目光,以及对未来舞蹈发展的视野。今次两次展演的作品各有风格,有实验AI 和舞者的合作,有针对杂耍系列动作,有体现私密故事,有创作过程慷慨分享等等,各有实验焦点,最重要是建立了开放的气氛,有很多业界同伴及舞评人参与,大家诚恳交流,认真学习。个人认为,「FIRST创作平台」最能显示「自由舞」的性格:诚恳创作、开放讨论、公开方法及过程、不怕批评,继续实验,看和跳的人一起成长。

摄影:Eric Hong @ Moon 9 Image

喜见「自由舞2023」没有沦为一个只为娱乐及旅游服务的舞蹈节。策划团队在选取节目上显出平衡功夫,既要考虑票房,又要培养及刺激观众口味,同时支援本地编舞家持续创作。可以说,一手安排优质的节目,另一手新增形体导赏,普及舞蹈知识和眼界,同时打开编舞视野。不过,在性别议题论述及讨论方面,还可以再深入,女艺术家也不一定有很强的性别意识。希望来届对「自由」的意义有更多元及丰富的呈现,在选取节目时,不妨多引入白人以外的作品,舞种也可以更丰富,如果以社会议题为焦点,期待有更深刻的论述及研究,让繁花余香四散。


作者

俞若玫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