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戲曲中心開幕,茶館劇場常備節目《粵.樂.茶韻》公演已一年,新星劇團一眾新晉演員連番亮相,唱遍南音、古腔選段,又演過不同折子戲,相信戲迷對他們定不陌生。從籌劃至今,戲曲中心一直以支持傳承、推廣戲曲、支持創作、提供交流平台、開拓觀眾等為己任,早將茶館劇場視為培育年輕演員的舞台。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主管(戲曲)鍾珍珍對這群新星寄予厚望,也希望讓戲曲中心成為他們的家,不僅提供演出和練習的機會與場地,更安排老倌前輩分享經驗,蒸餾上一代最美好的精華,讓他們的戲曲路走得更遠。
被絕美震憾的初心
新星劇團兩位演員譚穎倫和陳禧瑜自小習戲,源起竟同樣是被粵劇之美震撼。為探望居住長洲的外婆,陳禧瑜經常出入長洲,自然也會陪着外婆去看每年幾度的神功戲。「記得當年非常難得,是阿姐(汪明荃)做的戲。」陳憶述自己小時候任何類型舞台演出都會去看,但始終難忘粵劇戲服、妝髮和頭飾之美,最終與粵劇結下不解緣。
譚穎倫的經歷更傳奇,因為三歲時看見電視上梅雪詩(嗲姐)的演出,驚覺世上竟有如此美事,便嚷着要學戲,成了現今少有的乾旦。後來一直在不同劇團演出,竟有機會獲邀參演慶鳳鳴劇團表演,與嗲姐同台,甚至曾在機緣巧合下替補成主角,與嗲姐對戲,彷彿夢想成真。
沉澱過所以更堅定
成長路上,總有掙扎,而在佔了人生最少三分之一時間的職場,更如是。在選定成為全職演員,家人的擔心與期許總是最大的掙扎。陳禧瑜在大學畢業前,甚至不曾想過當職業演員,就如母親常言,把戲曲當成終生興趣。只是後來,在茶館劇場演出多了,被劇場上下一心的氛圍感動,無論演員、樂師、監製和導演,都從不藏私,盡力為演出做好,關係如家人般親密,才下定決心,以此為終身職業。
譚穎倫則自小矢志投身戲曲,怎麼走這條職業路成了他的煩惱。心繫乾旦,譚早年曾辦過幾場乾旦專場,迴響甚佳,可惜反串在這年頭始終是小眾,行內前輩都勸他放棄。近年,他決意轉演文武生,暫時放下乾旦路,靜待哪天時候再次到來。
青黃交接間
在新星劇團裡,所有演員只不過二十多歲,演出經驗有限。在茶館劇場,猶如木人巷,鍾珍珍希望把他們栽培成全能演員,不許他們固步自封,因此要求他們要隨時預備出演任何部份。她從旁觀察,認為在這一年間,新星們互相參考,又從羅家英等前輩身上學習,進步很大,能夠不囿於固定風格;譚穎倫經驗與日俱增,陳禧瑜也多了踏台板的機會,唱功進步了,也不再怯場。譚自言,自己猶如兩代間的橋樑,因為自小在專業劇團中打轉,見識過前輩們的功架,可與其他團員分享;從團員身上,他又可看到不同創意,從而拓闊思維,為自己的創作奠基。